百度 主帅泰伦-卢和球队似乎彻底撕破脸皮,直接离开了球队。

央广网北京8月5日消息(记者鲍玉婵)当8K超高清飞行相机化身年轻人独行旅拍的“AI摄影师”,当旋转传送带重构餐饮空间的一人食场景,当文旅景区通过沉浸式剧本杀让历史“活”起来……2025年的中国消费市场,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、场景体验为纽带、文化赋能为内核,构建起“科技-场景-文化”三位一体的消费升级新范式。

传统焕新:老字号遇上新潮流

在武汉昙华林,草本茶咖店的“中药奶茶”成为年轻人的新宠。黑芝麻、枸杞等药材与奶茶的融合,打破了中药“苦涩难咽”的刻板印象。店员徐雪儿透露,节假日单日销量可达300杯,消费者普遍反馈“口感清淡微甜,完全没有药味”。

消费者在某草本茶咖店内品尝饮品(央广网记者 邓子依 摄)

“中药+奶茶”的创意,源于专业研发团队对“药食同源”理念的深度挖掘。执业医师袁智文指出,这种创新本质上是中医生活化的尝试:“通过便捷的奶茶形式,年轻人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医理念,”在他看来,中药变身奶茶,既保留了养生内核,又贴合了现代消费需求,是传统养生文化与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巧妙对接。

类似的创新正在全国蔓延。天津西北角特色街区则通过0.36平方公里的微更新,让传统早餐变身城市文化IP。锅巴菜、煎饼馃子等“碳水快乐”日均吸引2万人次,去年一年的客流更突破1200万。商户刘一鸣将文创冰箱贴与津味糕点结合,让游客“把天津记忆带回家”。街道通过步行街改造、墙体彩绘等措施,实现了市井烟火与历史记忆的消费转化。

科技赋能:从工具到生活伙伴

“有了这款相机,以后一个人出门也可以很好地拍照了。”在杭州大厦体验飞行相机的丁女士感叹道。这款来自余杭区的8K飞行相机,凭借AI跟拍功能成为户外爱好者的“空中摄影师”,入选杭州十大“科技新特产”。品牌经理彭静敏表示:“消费者第一次接触时,都会感叹‘科技真的能改变生活’。”

游客正在体验AR眼镜(央广网发 袁帅 摄)

“以前消费者觉得科技产品‘高冷’,现在他们更愿意为提升生活品质买单。”彭静敏感慨道。在专区内,工作人员正给市民介绍智能睡眠仪:“这款能监测心率和呼吸,还能通过震动调节睡眠周期。”试用后的王先生当场下单:“我睡眠浅,这个正好能帮到我。”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9.0%,其中家用器具增长18.4%。杭州通过“杭产品专区”等场景化展示,让这些智能产品直观解决“独行拍照难”“睡眠质量差”等生活痛点,印证了科技消费品市场的蓬勃活力。

场景焕新:文化赋能消费新体验

2025年,一场由“旋转模式”引发的餐饮空间革命正在蔓延。武汉某旋转烤肉店通过“回转台+小火车送餐”,“孩子们特别喜欢看小火车,家长也觉得有趣。”店员笑着说。上海旋转川菜馆则融合200种川式小吃与社交场景,破解一人食的社交痛点。

游客参与园区演艺(央广网发 陈领之 摄)

文旅场景的革新更为深刻。长春莲花岛影视文化园以“演艺+换装+剧本杀”模式,让游客从观众变为“戏中人”。《跟着抗联打鬼子》实景剧带动文创销售增长8%,旗袍旅拍店日均接待超200人次。刚从“战场”退下来的贵阳游客王先生抹了把汗,兴奋地说:“很有意义,体验感十足!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年代。”园区文艺总监王帆介绍,这种“演艺+换装+剧本杀”模式,让游客从观众变为“戏中人”,“场景成了最好的推销员。”据统计,节假日来自东三省、江浙地区的游客占比超60%,沉浸式体验正打破地域消费壁垒。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5.2%,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最为强劲,达11.8%。从“功能满足”到“情感共鸣”,从“单一消费”到“多元体验”,消费新生态不仅为经济注入新动能,更成为展现文化自信的生动窗口。

编辑:徐秋韵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长按二维码
关注精彩内容